天堂旅行团_第二章 悲伤有迹可循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章 悲伤有迹可循 (第2/3页)

    我说: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兔子沉默一会儿,说:“昨天她站在阳台,站了很久。我给她拿外套过去,才发现她一直哭。所以你也别逼她,你不是她的未来。”

    我不是她的未来,那个两个人一起用的餐盘,小心翼翼的午饭,只是冬天偶然的馈赠。

    站在大雪纷飞的校园,我喝掉了那盒牛奶,像喝掉了自己的体温。

    半年后,我的生日。因为从小没有过生日的习惯,便不通知朋友,入夜独自找了家面馆坐下来。

    老板端给我热气腾腾的面条,我刚拿起筷子,旁边传来女孩的招呼声:“老板,这里加个鸡蛋。”

    我几乎怀疑是幻听,慢慢扭过头。林艺说:“对不起,我也没钱,只能给你加个鸡蛋。”

    我慌忙低头,眼泪不受控制地坠落。林艺说:“谢谢你没有找我,所以我找到你了。”

    我脑海一片空白,正如这半年生活也是一片空白,双手颤抖,想问,你回来了吗,你还要走吗?

    这些问题,一个都没问出口。

    其实她消失的那段时间,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想,她和他在一起的时候,会为他夹菜吗?两人会有说不完的话吗?她对我说过的,也会跟他说吗?

    林艺坐到我身边,轻声说:“生日快乐啊,宋一鲤。”

    毕业前,宿舍空空荡荡,人去楼空,原本堆满杂物的房间只留下静默的阳光。我找过几次工作,母亲说不如回家做饭馆生意,至少收入有保障。

    这些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甚至是我心中试图摆脱的底色。没有去过四海,穿过四季,谁也不想困在出生就挣扎的原地。

    一家廉价宾馆,林艺抱着腿坐在窗台上,破损的窗帘随风摆动,郊区的夜毫无起伏,远处几点灯仿佛凝固在无限的黑洞里。

    她的背影单薄又脆弱,玻璃倒影中我看不清面容。她说:“真难啊,再试试。”

    我说:“一定行的,大家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她说:“如果我没有能力在南京待下去,你会不会养我?”

    我说:“会。”

    她说:“从小我就发誓,长大绝对不过穷日子。你知道我家里条件多差吗?你知道我除了上大学就没有办法走出来吗?你知道对我来说,专升本有多难吗?”

    我突然想起来,林艺每日雷打不动的晚自习,写满备注的笔记,以及我们唯一一次逛街,她买的唯一一件碎花长裙。

    她说:“我千辛万苦走到这里,最后就去了你家饭馆,你做厨师,我当服务员吗?”

    我说:“不会的。”

    她回过头,脸上全是眼泪。

    她说:“宋一鲤,那我们结婚吧。”

    结婚一年,林艺离开那天,行李堆在饭馆门口,出租车开到路边,她不要我帮忙,把箱子放进后备厢。

    后半夜的燕子巷悄无声息,饭馆灯牌没关。林艺靠近车门,冲我笑了笑,说:“你备菜吧,别耽误明天生意。”

    柜台边的木架上吊着一根棉线,十几个夹子夹着我们的合影,从我的视角望去,林艺打开车门的一瞬间,变成了最后一张照片,和结婚照相邻。

    3

    林艺离开燕子巷以后,我的生活越来越无望和松散。日常必须要完成的事,只剩母亲的衣食起居。我能想到的办法,就是联系中介卖了饭馆,拿到的钱至少可以安顿母亲。

    而林艺每月发来的消息,无一例外都是相同的话,催促我办离婚手续。

    那些消息我没有删除,也没有答复。这是我和世界最后的纽带,答应她,如同踢翻了上吊者脚下的凳子,无法反悔,永远安眠。

    车祸是为了让她来看我一眼,仅此一眼。

    林艺走出病房,我一点一点萎缩。

    没多久她发来消息:“三天后我再来,我们去趟民政局,把婚离了。这是最后一次求你,你继续不同意也无所谓,诉讼解决吧。”

    我在病床上躺了很久,想不出如何回复。

    林艺又发来消息:“我房子装修好了,有自己的生活。”

    4

    我在医院待了三天。白天蜷缩在被窝,仔细翻手机,检查备忘录里哪些事还没有完成,聊天记录和相册哪些需要删除。

    晚上买点啤酒,上楼顶,一个人喝到可以睡着。夜风吹拂,城南的灯覆盖街头巷尾,人们深藏进各自的领地。

    如果我死了,应该没有追悼会。遥远的小镇,我经历过父亲的葬礼。按照农村的习俗,从守灵抬棺到诵经,雨水中摆了三天的白席。许多未曾谋面的亲戚和乡亲,人头拥挤在临时搭建的布棚,我那时候七岁,不理解他们脸上的表情。母亲住在小镇车站的旅馆,没有参加葬礼,早上带我到雨棚门口,晚上再接我回旅馆。

    长大后我问母亲:“你恨不恨他?”

    母亲说:“恨。”

    我也恨,但对父亲的记忆太模糊,脑海里甚至勾勒不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