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七章 另一层感觉 (第2/2页)
吕潇然忽然像是窒息了一般,使劲的向往吐气,脖子涨的通红,口水都流了出来… “咳咳…” 他开始咳嗽,喘不过来气的咳嗽,最后倒在地上。 想爬起来,却像是瘫软了一般,怎么都站不起来… 连续三次,每一次都爬起来一半,然后四肢无力,重重地摔倒在地,最终没能站起来… 他干脆躺在地上… “好!” 姜为鼓掌。 几个人赶紧上前扶起了吕潇然。 “我没事,喝点水就好了…” …… 这段戏过后,吕潇然有种特别奇妙的快感… 他突然感觉到了余则成的灵魂。 北电表演系的第一堂课就是观察生活,一开始的时候,学生们都会学习表演一些和形体和外形上接近的人物,交了第一堂作业之后,老师就出了一个限制:不准表演老弱病残。 因为老弱病残是最容易表演的外向化的东西! 外向化的东西是基础! 所谓科班演员,指代的是表现逻辑的学院化,也就是现实主义逻辑。 所有的剧本分析都能归纳成三句话:你是谁?你从哪里来?你为什么会在这? 当然啦,逻辑理清之后,关键还在执行能力。 有一些演员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,不管他做什么,你都觉得合理! 逻辑能让演员完成角色,但人格魅力能让演员成为这个角色。 比方说《亮剑》的李云龙,《还珠》的容嬷嬷… 吕潇然距离演员本身魅力还有一段路要走,《潜伏》的余则成,他当然用心演绎了,否则这么多戏骨级别,他岂不成了扯后腿的! 他会在对戏的时候设计很多小动作,甚至连眼神都有考量… 但是这场戏后,吕潇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! 或者可以把自己当成角色,不用思考那么多细节… 话剧演员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演技更加精湛? 你反复地演,自然就会演的更好,好像角色的灵魂进入了你的身体… 但是,影视剧不太一样,尤其是现在的时代,青年演员就业环境变好了…大家太快就把一个戏演完了,都没有来得及让角色在自己身上生根发芽就赶去另一个角色塑造了… 《潜伏》拍了四十几天,吕潇然总算进入角色了… 他感受到了余则成身上最无力的部分:他只是大时代洪流下的一个普通人! 他原本只想保卫国家,从而加入军统。但在军统他看到了什么,是纸醉金迷,是钱权交易… 从他开始为我党工作起,他明白了什么真正是革命,什么是人民的利益。 可是,命运百般捉弄… 在台湾的他,仿若目睹吕宗方被杀时的他那样的彷徨,无助。 我党没有放弃他,以至于最后的明码呼叫; 吴敬中也没有欺骗他,他也不止一次的对余则成说,只要我走就一定带上你——他真的做到了… 大时代的洪流裹挟下,余则成的命运,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… 有点遗憾,如果刚开始就能有这种感觉,吕潇然肯定可以演得更好! (还有一章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