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三十六章 左右为难 (第2/2页)
不正常? 严语如果仔细翻阅这些资料,或许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,甚至能够找到直接的证据,来证实他们研究的是病,还是人。 或许有人会认为,研究人,也是为了研究病。 其实在严语看来并非如此,研究病,出发点重在病,了解病人的人生经历,确实有助于找到应激点,但这些都不是重点。 精神病人的病症并非全是心理因素,很多时候大多是病理性的,所以才必须使用药物来治疗,这些药物才能产生效果。 如果只是心理性的,那么应该进行精神疏导,药物等治疗手段的效果就不会太好。 所以说,这些研究,最起码来说,已经超过了那个限度。 严语根本不需要去翻阅,都知道这不是正常的病理研究行为,如果是为了研究人,而不是病,就说明他们的企图和动机不纯! 严语不是一个自恋的人,不会自大到认为整个世界围着他转,自己也没有伟大到需要几个部门的人联合起来,仅仅只是为了他一个人。 于国峰等人无论为了案子,还是说私交,都是非常不错的,但他们瞒着严语进来这里,如果不是为了研究严语的病,那么严语又有什么值得他们这么做? 不可否认,严语在这些案子当中,都有些说不清楚的纠葛,罗文崇等人认为有嫌疑,严语也可以理解。 但也不至于嫌疑大到需要这么大的阵仗来坐实严语吧?有这功夫,有这般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,还不如去搜捕那个神秘凶手了! 兜兜转转,思来想去,还是回归到一个问题。 到底是自己的问题,还是别人的问题,又该由谁来掌握这个标准? 严语已经没有信得过的人了,如果硬要说有,也不在这里,而当下必须做出一个决定。 在这种情况下,严语再也不想将自己的命运,交到别人的手上! 他开始翻阅这些资料,资料上的记录也很客观,附上的证据链也非常完整,于国峰等人提供的资料,无论是案情描述还是证据清单等等,都非常详实,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。 但这才是最值得质疑的问题。 既然证据链客观详实,为什么以罗文崇为首的督导组,还是将嫌疑安在了严语的头上? 他相信罗文崇和于国峰等人的职业操守,他们万万不会给机关抹黑,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,已经说明了一切,他们不是这样的人。 那么就只有一个结论,或许他们跟严语一样,都被梁漱梅给欺骗了! 如果始作俑者是梁漱梅,以同样的借口,即严语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为由,骗取他们的信任,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! 她通过塑造严语的亚人格,让严语背负着这一切,罗文崇等人也能给这个案子找到一个合情合理而且证据确凿的结果! 那么梁漱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?她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? 思考到了这一步,严语的决定也就顺理成章了。 梁漱梅在这个精神病院里,就算不是“王”,也是“后”,她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一句话,做出最关键的决定。 严语就是这里的“囚”,一天不逃离,他就无法逃脱梁漱梅的掌控,更没办法弄清楚事实真相! 严语在适才的翻阅过程中,已经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键内容,全都截留了下来,此时揣入口袋,终究将目光转向了铁栏门外的看护! 铁栏门是不是锁着的,严语没法确定。 如果没有上锁,他可以冲出去,与看护们大战一场,有一半的把握能够硬闯出去。 但如果铁门上了锁,自己一旦现身,就会暴露,看护们毫不费力就能发出示警,所有的一切都成为白费功夫。 但想要确认铁栏门是否上锁,就必须靠近,一旦靠近,就会暴露。 所以他必须在不靠近的情况下,确定铁栏门是否上锁,或者在不靠近的情况下,让铁栏门不至于被锁上! 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? 严语可以勒昏进来的看护,但眼前三个看护隔着铁栏门,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? 严语虽然身手不错,学识也好,办法也多,但伤害他人的事情却没有做过,或者说在这方面,他仍旧有些“妇人之仁”。 这也是赵恪韩一直“诟病”他的一个问题。 想起赵恪韩来,严语不由在想。 是啊,如果是赵恪韩,这种状况之下,他会怎么做? 严语沉思了片刻,而后抬起头来,毅然走向了铁栏门! 这一刻,他的眼神就如同毛遂自荐之时跟平原君所说的那样,像藏在布袋里的锥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