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 (第4/4页)
己的太子之位不保,他是怕自己的性命不保。 一想到自己的母亲都被废了,自己还霸占着太子之位,这不是找死吗? 只要想到这儿,刘强就寝食难安。 刘阳被封王后,刘强非但没有安心,反而因为吃不香,睡不好,时时难安,日渐消瘦。 看到刘强这副样子,刘秀的心里才真正生出要换太子,因为再不换太子,自己的这个大儿子,非得自己把自己吓死不可。 足足在郭圣通被废的两年之后,刘强才终于如愿以偿的让出太子之位,他去接了他四弟的班,做了东海王,而原本的东海王刘阳,则接任了大哥的太子之位。 兄弟俩来了个对调。 别看郭圣通和阴丽华之间的关系不好,但两人的儿子,刘强和刘阳,关系非常好。 即便后来刘阳顺利登基,做了天子,对于自己的这位大哥,也十分的敬重,刘强在封地里生了病,刘阳都会派出身边的内侍,去往东海,探望大哥。 与刘强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相比,与刘阳同父同母的兄弟刘荆,可是没少折腾他,屡次谋反,虽然都没有成功,也没闹出太大的动静,倒着实把刘阳气得不轻。 刘秀执政的后勤,已将政务逐渐交给太子刘阳处理,而他自己,则开始潜心修道。 公元五十七年,刘秀召见刘阳。 此时的刘秀,已经六十开外,不过看上去,像是四十多岁的样子,之所以会如此年轻,与他这些年的修道有关。 看到刘阳,刘秀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再过几日,便是为父殡天之日,庄儿现在当着手做登基之准备!” 在刘阳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日,刘秀便下诏让他改了名字,把‘阳’换成了‘庄’,刘阳改叫刘庄。 刘秀让刘阳改名的原因,前文已经提过,在此不多加赘述。 听了刘秀的话,刘阳大吃一惊,脸色都变了,噗通一声跪了下来,结结巴巴道:“父皇……父皇身体一向康健,怎会……怎还会……”殡天? 刘秀含笑看着刘阳,说道:“父皇与道法有缘,出世入道后,世间将再无刘秀其人,这不是和殡天一样吗?” 刘阳脸上的惊骇渐渐变成了惊讶,他眼巴巴地看着父亲,琢磨了一会,下意识地惊呼道:“父皇要……要要要……”出世!刘秀摆摆手,含笑说道:“庄儿不必声张,此事只庄儿一人知晓就好!” “那……那母后她……”“有庄儿照顾母亲,为父很放心。” 说着话,刘秀站起身形,走到刘阳近前,看着面前这位自己最喜爱的孩儿,心中亦是感慨万千。 他这一走,很可能就是永远,世间的凡尘俗世,他都要放下。 “为父之丧事,一切从简即可。 为父不在,庄儿要挑起重任,治理好国家,善待百姓。 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!为父能光复汉业,皆靠仁政,以得天下百姓之心,以安天下百姓之心。” 刘阳再次跪地在地,听着父亲的教导,他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,抽泣着说道:“父皇……”“庄儿登基之后,也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。 他们与你为手足至亲,即便有错,你亦当宽宏大度。 如有危难之时,他们是你最可信之人,享富贵之时,你也要福泽兄弟姐妹!” “孩儿铭记父皇教诲!” 刘阳一边哭着,一边向前叩首。 “好了,想说的,为父说也说得差不多了。 以后,好好做你的天子,莫要去寻为父。” 说着话,刘秀从袖口内掏出一卷帛召,递给刘阳。 刘阳颤巍巍地伸出手来,他心里清楚,这是父皇留下的遗诏。 展开诏书,上面只寥寥两句话:朕无益百姓,皆如孝文皇帝制度,务从约省。 刺史、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,无遣吏及因邮奏。 用白话讲就是:我无益于百姓,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,务必俭省。 刺史、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,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。 刘秀留下的遗诏,就只有这么两句话。 看了父亲遗诏,刘阳跪伏在地,哭得泣不成声。 不日,刘秀殡天,棺椁葬于原陵,上庙号:世祖,谥号:光武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