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有道_第八章可爱的骨头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八章可爱的骨头 (第3/3页)

悄悄打开,询问:“好香,您老这是给客人做得什么美味佳肴?”

    苏父轻笑一声,道:“这是在做白煮肉。”

    这一道菜品,有所耳闻,有所常。

    苏临风明白了,父亲原来是在做白水煮肉。这是京城著名的一道菜系,称法有白煮肉,白切肉,虽名目虽不同,但都是水煮白肉。

    不过,这水煮白肉,看似谁都能煮?但是煮出来的硬是不一样。

    各地的馆子都有白水煮肉,各地人家也都有这样的家常菜,而巧妙各有不同。

    有一次他和母亲去京城吃白水煮肉,当时,那家店猪肉煮了一大锅,瘦多肥少,切成一盘盘的端上桌来。

    那时吃起来特别有味,入口很油,但不腻味。越吃越有滋味。

    事后才得知那家店煮肉的时候是先用绳子把大块的肉五花大绑,紧紧捆起来,煮熟之后冷却。

    然后解开绳子用利刃切片,可以切出很薄很薄的大片,肥瘦凝固而不散。肉不宜煮得过火,用筷子戳刺即可测知其熟的程度。

    还有他们的火候是要靠经验,刀法要看功夫。要横丝切,顺丝就不对了。

    如果你觉得白肉没有咸味,可以加蘸酱油,更多加蒜末。

    当然川菜馆于蒜、酱油之外,另备辣椒酱。

    如果酱油或酱浇在白肉上,便不对味。白肉下酒宜用高粱。吃饭时另备一盘酸菜,一盘白肉碎末,一盘腌韭菜末,一盘芫荽末,拌在饭里,浇上白肉汤,撒上一点胡椒粉,这是当时标准吃法。

    另外北方人吃汤讲究纯汤,鸡汤就是鸡汤,肉汤就是肉汤,不羼别的东西。那一盘酸菜很有道理,去油腻,开胃。

    苏临风想起京城那次旅行,吃得白水煮肉,至今还是那么有点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道菜还有些典故,这白猪肉之所以成为有名的京菜,实际上与古京祭神的习俗有关。因为那时祭拜所用的供品,全是白煮肉,所以形成民间也有吃白煮肉的习惯。

    不但一般在家庭吃,饭馆也有供应。京城以砂锅居饭馆最为著名,直到现在还保存下来。

    砂锅居原店名和顺居,开设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一带,面对丰盛胡同。店址原是清代定王府的群房,沿马路边平房五六间,据说自乾隆年间就开业了。

    因为它用一口特大的砂锅煮肉,所以被人称作“砂锅居”,不想这个绰号反而出了名,没有人再叫它和顺居的本名了。过去有些慕名前来的人,走到和顺居门口,而找不到砂锅居,寻问附近居民,才知道就在眼前。

    清朝皇室和贵族,都有按时举行祭神的习俗,祭品是一只全猪,祭完就吃白煮猪肉。

    和顺居店址既然是王府群房,有可能店主就是当年王府的厨师或什么人,开的这家小饭馆,专卖白煮肉,而且也是以一只猪为限,每天煮一只全猪,售完为止,绝不破例。每日营业时间也只限上午,下午停市。

    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,叫作“砂锅居的幌子——过午不候。”

    同时,说明这家店的古老保守的经营作风。白煮肉砂锅居的菜,全在一只猪身上,就是冷盘热炒也离不开猪肉和猪内脏。

    它出名的菜冷盘如盐水肝、拌皮丝(熟肉皮切丝冷拌);热炒,如炸鹿尾(读鹿也儿)、炸卷肝、溜肥肠等,大都是猪内脏;汤为血肠汤(即猪血灌入肠内)。

    ?这时,苏启已经做好了白煮肉,准备上菜……

    闻着锅里留下的丝丝余香,苏临风味觉上涌心头,不等父亲提醒,他连忙端菜上桌。

    面对客人微微一笑,说了声:

    各位朋友,请慢用。

    回到厨房,苏临风心里赞了一声:

    白水煮肉真是一门值得好好学习的手艺活。

    目前,由于店里家中的大伯和一个阿姨请了假,现在店里就只有他父子二人。

    看着父亲忙碌着不停,苏临风蹲下身子开始拨着菜叶……

    苏父见儿子勤勉工作,倍感欣慰,父子同心同力……

    他这辈子值了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