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网_第四十五章 钱比人贵,命不如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五章 钱比人贵,命不如草 (第1/3页)

    新城矿业集团,是安宁县厉山镇最大的一家民营矿产公司。

    他的前身是安宁县上世纪唯一的一家国营煤场,不过当时只从事挖煤烧煤发电的工作,后来被一家名为前工集团的公司收购了。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,很多国营企业做不下去,不得不引入一些民营资本来进行注资。

    前工集团就是看中了这个机会,抓紧入局。

    在和发改委、煤业协会等相关组织达成基本协议后,签下了承包合同,并且通过在运河旁建立新的码头,把安宁县的煤炭资源引入南方,迅速盘活了这一个国营煤场。

    傅慈新之前就是在这家煤场挖煤,后来不知道怎么的,前工集团更换了董事,更换了名称,更改为新城公司。傅慈新也从一个小小的挖煤工,变成了一家巨大民企的负责人。

    全市的煤矿资源,主要集中在安宁县厉山镇,而在厉山镇,新城公司就是绝对的权力代名词,在这里他说一不二。没有新城公司的默许,这个私矿确实不可能存在这么长时间。

    “你说你的设备是从新城矿业集团买的,是谁主导这件事情的,光你们和新城公司有这么好的关系吗?”临川冷静下来,现在要建立明确的两者之间的联系,这一次把握住这个机会,说不定可以把新城矿业集团的问题一把拉出来。

    “我们和新城矿业集团一开始关系并不是很好……”刘一方慢慢的陷入了之前并不友好的回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小时村是厉山镇一直以来比较穷的一个镇。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,比如务工人员少,地方偏僻,没有便利的交通。

   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土资源局没有把这个地方划为矿业开采区。小时村的位置很尴尬,位于厉山镇的边沿处,再往西就跨省了。新城矿业集团其实老早就盯上了这个地方,多次和县国土资源局协调,甚至找到市里、省里,希望能够进行小时村的煤矿资源开采。

    但是县里鉴于小时村独特的地理位置,一旦开采,容易产生跨省纠纷,一直没有同意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私矿就自己应运而生了。

    为了致富,总有人想走捷径,在2008年的某一天,一个住在小时村靠北人烟稀少的地方的二流子(俗话说的街头小混混),不知道怎么的,在一片略微高一点儿的高地上挖出来了黑漆漆的石头。

    找了村里懂行的人来看,村里老人说这事煤块子,这玩意还比较粗,但是质量看起来不错,可以拿去烧一烧。

    二流子拿到煤炉子上面一烧,虽然灰多了一些,但是确实没多久就变的油光红亮的,燃烧度非常的高。

    邪念产生就在一瞬间,他骑上了自己家里的三蹦子就上了高地,拿了个铁锹就开始挖,挖出来的煤块就用三蹦子运到县里去买。

    这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,很多人看到平时无所事事的二流子开始喝好酒吃好菜,甚至家里开始买上了彩电,都很嫉妒,高地挖煤的事情还是被大家发现了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时候没人想把这个事情捅到警察那边去,一伙人达成一个协议,瞒着其他不知道的人,自己开始挖,逐渐这个规模就起来了。二流子给村委交了钱,说是承包这块地,定期给村委和村里的老人一些费用,这样村里就没有什么闲言碎语了。

    但是禁不住有那个好事的大嘴巴动不动就说。坏事传千里,小时村有个地方有裸露煤场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厉山镇。

    厉山镇的矿业督察队闻着煤矿的味就来了,来了以后二话没说就要关停,还要报警抓人,追究国有资产流失的损失。

    结果村里人不乐意了,你要关停就关停,但是这是我们村里的地,我们村里人从村里挖出来煤块怎么你们要抓人要钱呢,是不是在这里耍赖故意要钱的。

    一场冲突在所难免,后来就演变成了一场执法人员和村民的持械争斗。

    最后的结局就是村民输了,地方关了,人抓走了,钱也赔了。

    之后呢,村里的人定期要接受警示教育,村委要带头开会,并且向村里宣传煤矿资源属于国有资源,擅自开采属于违法。大喇叭也天天在村委会大门开始播报,“煤矿资源属于国家,神圣不可侵犯,谁敢开采,严惩不贷。”

    果然,这个私矿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,小时村还是过着困苦的日子,没有什么人来这里搞开发,这么一个两省交界的地方,就这样被厉山镇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躲过去了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事情,一段时间内,煤炭成为了小时村的禁声词,很少有人提起来,谁提起来其他人都会捂住这个人的嘴巴,不让他瞎说。

    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,难免有胆子更大的,硬要试试这个煤矿能不能再在小时村弄出来。

    小时村派出代表和国土资源局交涉,和厉山镇交涉,甚至去找市里的煤炭发展研究协会,希望能给一个具体的方案,但是有了前车之鉴,谁也不敢主动推这个事情,一段时间内,这个事情就这样一直搁浅着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