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抄书人_第一章 青石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青石观 (第1/2页)

    黄粱一梦,人是物非。

    “这是哪里,我明明听见主治医生说放弃抢救?”

    方休从简陋的床铺上起身,晃晃脑袋。

    立时有许多记忆涌入脑海,如画面,又似文字,甚或还有声音响起,浪潮般澎湃不止,将他思绪淹没。

    大明国都,燕京,城外小县村,一个妻子早亡的落魄书生,辛苦拉扯大一双儿女。

    好容易置备起一份嫁妆将女儿出嫁,算是了却一桩心事。

    女婿却在新婚当天猝死。

    左右乡邻指指点点,亲家公婆怒斥克夫,隔天便将新妇赶出家门。

    老书生大受打击,心力交瘁,就此一病不起,时日不多。

    眼看这家道要就此破碎,幸而一个小书生挺身而出,硬是不顾闲言碎语,入赘老书生家,以寡妇为妻。

    这小书生比老书生还要穷苦,但毕竟年轻力壮,帮着操持家中上下,才让老书生放心瞑目。

    这赘婿……

    就是方休的姐夫。

    “不是赘婿文啊?”

    方休静静坐一会儿,待脑海中的浪潮渐渐平缓下来,才站起身。

    “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
    这副身体十六岁的年纪,正是青葱年少,却瘦弱得像个没长开的孩子,但至少没病没灾,已经远甚他之前。

    “此方休,便是彼方休了。”

    他换好一身格外干净的布衣,推开门。

    门外天色蒙蒙亮,小篱笆院中,一个简陋草棚下的炉灶烧着火。

    “阿休,起了?”

    灶前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身影,不到二十年华,面容带着几丝日夜劳作留下的憔悴。

    是姐姐方屏。

    “姐,我来。”

    方休下意识上前帮手。

    “不用不用,都煮好了,给你热着呢。”

    方屏挥手将他拦住,一边掀起锅盖。

    热腾腾的蒸汽散开,一阵麦香米香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便看见几张面饼贴在锅沿上,还有小半锅米粥在锅底扑腾。

    面饼白胖,米粥浓稠,虽是简陋的吃食,已经难得丰盛。

    “昨夜睡得安稳吗?也是件怪事,一点风雨都无,竟打了好一阵雷,闪得夜里亮堂堂。”

    方屏一边盛粥,一边关切问道。

    “睡得挺好。”

    好得不得了,大病痊愈,只是换了一具身躯。

    方休接过碗,蹲在灶边就地扒拉,随口问:“姐夫呢?”

    “运谷子去了。”

    方屏递过一张白面饼,又拉起方休往院子里赶:“你别挨着灶,小心衣衫沾到锅灰,惹道长不喜欢。”

    道长?

    李道长,李溪,青石观的观主。

    方休脑中跳出一个名字。

    李溪道长最近要重修青石观的书楼,一应书籍都准备重新抄写整理,正需要人手。

    老方这十几年都是佣书为生,而方休虽然被老方认证过是没有才情天赋的愚笨脑袋,但一手字写得还算入眼,一直跟着老方抄书。

    爷俩曾替李溪道长抄过花经,算是有点交情,这次青石观雇人便被方休赶上。

    今天,正是去青石观上岗的日子。

    “抄书耗神,要是眼睛乏了花了,或者手腕酸了痛了,就赶紧停下……”

    吃过早饭,方屏又给方休仔细整理仪容,一边念着:“总之要注意休息,家里虽然紧巴,有你姐夫在也不至于挨饿。”

    “姐夫是读书人,我多赚些家用,就能让他多读些书。”

    方休乖巧听着方屏的絮絮叨叨,不时插上一嘴。

    记忆里,这也是老方临终前的交代。

    方家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,这入赘的女婿却颇被老方看中,认定有大材在身,直言方家日后要想出头,全指望赘婿读书。

    当然,这话是当着女婿面说的,也很有可能只是收买人心。

    “爹都考不上院生,你姐夫那榆木脑袋能行?”

    方屏掸着方休的衣袖,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又是一番嘱咐,方休才背起包袱离开家门。

    往燕京城方向行一个时辰,到一处傍水河岸的竹林边,一座小庙宇立在此处,清幽僻静。

    青石观。

    门扉半开着,方休还未走近,便远远听见里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:

    “方休,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这声音并不响,却如在耳畔,颇为神异。

    方休心中一动,回忆起这一方世界似乎并不寻常,真有法术神通,也真有妖魔鬼怪。

    “等一下,我这‘夺舍重生’算不算死鬼害人?会不会被发现端倪?”

    他差点想扭头就跑,可如此反而更显得有鬼,只得硬着头皮上前。

    再者说,家里连下月的余粮都无,不上也得上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