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网_第四十六章 和底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六章 和底线 (第1/3页)

    从谈话室这个压抑的环境里面走出来,也从刘一方的记忆里面走出来,临川长舒一口气。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,尝试去把自己放到现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面,放在这个落日西斜,红云漫天,大雁南飞的秋天里。

    其实他不想把自己的思考陷到其他人的回忆里面去,一直都是这样,临川总是有出色的共情能力,他能理解那个时候村民的很多做法,但是他同样也十分厌恶最后村民们做的选择。

    其实他一直相信很多人和他有一样的想法,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。

    著名法学家在科普法律的时候的一番话,引起过临川内心深深的博弈。

    这句话叫做“法无禁止皆可为,法无授权即禁止。”

    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,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道枷锁。只不过法律是一道严密的枷锁,道德是一张宽松的疏网。有的事情,可能发生在道德之下,法律之上,但是你很难说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。

    就像两个人偷情,丈夫在有钱后,背着自己恩爱多年的糟糠之妻,寻找属于自己的“快乐”。找一次不够痛快,找两次,找了两次钻过了道德的疏网,开始寻找更多的“快乐”。

    开始集邮一般的寻找所谓的幸福,找了南方的找北方的,找了少妇再去找萝莉。感情上的愉悦冲刷掉了道德的谴责感,但是你说他违法了吗?

    答案是没有。甚至有的男性会打心眼里对这种人有一种变态的羡慕,有的人半夜还会在网上去搜资源,找方法去探窥他的“快乐”。

    糟糠之妻发现了,愤怒涌上心头,设计一定要让这个男的付出代价。

    两种方法在她的脑海里逐渐浮现。最爽的一种是在他偷情时抓个现行,拿一把菜刀给两个人三刀六洞,让自己的快感一瞬间全部迸发。第二种是偷偷找到他的证据,再把视频录下来,传给所有他的亲朋好友,让他身败名裂,然后离婚自己也离开他。

    听起来又爽又刺激,但是这里要注意,糟糠之妻,侵权了。

    她报复了背叛自己的丈夫,在大家眼里看起来,虽然天经地义,你出轨我报复,有什么错,在道德上似乎能过得去。但是第一种方法侵犯了人的生命财产权。第二种又涉及到隐私权多个方面。

    没错,她违法了,但是面对丈夫的道德背弃,不违法又有什么办法来惩罚他呢?

    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了?难道就是老实人受委屈?这凭什么?

    这就是道德这个疏网治理社会最大的漏洞。

    但是法律是枷锁,是底线,是一个人最丑陋、最恶毒、最不能触碰的底线。

    所以糟糠之妻为了报复丈夫的不道德之举,犯法,相当于自己也不当人了。为了自己的一个令自己快乐的想法,果断越过了法律这道坎。

    但是有没有既当人又报复丈夫的方法,肯定是有的,但是这里就不方便展开说了,让大家自由讨论去吧。

    你说糟糠之妻也出轨,互相报复?

    真有你的,人能干的事你是一点儿不干。

    为什么想这些,临川只是想自己理清,自己到底是想做什么样的事,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约束自己。

    道德是一张疏网,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约束多数人。法律是一个枷锁,但是这个枷锁有时候锁的并不是应该锁的人,甚至有的人根本一辈子都不会被锁,因为法律的实施要求有证据。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法律亦是疏网。就像那个无缘无故被卖到缅甸的吴龙兴,还有那个无缘无故背了大罪的吴龙泰。

    真正的罪恶到底是由谁来定论的,由人来定论。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,有人情的地方就有误判,那究竟在哪里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呢?

    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出那个中国千年以来长久的治国之策,又在新的时代焕发亮丽色彩的国策“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”。

    用道德的疏网教化感化人群,从心底抵触不道德的事情,每人将道德放在主心骨上。用法律约束禁止不法的行为,再给法律加上人心的判断,加上人民的判断,加上道德的辅助,让法律成为每个人的釜底薪。

    但是话说到这里,公道自在人心,没有人能给这个问题下个定论,也没有人能得到完美的公平正义。

    越想越头疼,临川使劲摇了摇头,把这些想法都晃出了自己的脑袋,给孙高鑫说了一声,然后走向了临常民的办公室,走之前,他还有些话想和临常民说。

    站在临常民的办公室门口,临川的心情五味陈杂,不知道怎么来面对自己的这位“父亲”。

    “笃笃笃”敲门声响起,只听见里面响起了一个女人的声音“请进”。

    打开门,赫然看见的是让临川心情更加复杂的傅慈润。临常民则是坐在椅子上,很无奈的看着临川,眼神里面的意思是你有没有事情,没事快点儿走吧。

    “临川啊,你好,我是傅慈淮。差不多到下班点了,我寻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